随着私家车的普及,车载导航仪成为人们自驾外出时的“标配”装备,但近年来导航仪“不靠谱”的事件却屡屡发生,日前国家质检总局进行的一次对车载卫星导航设备产品的监督抽查,更是让导航仪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。
抽检:产品不合格率达55%
据了解,本次抽检主要依据车载卫星导航设备的国家推荐性标准gb/t19392-2013《车载卫星导航设备通用规范》,抽检产品主要是目前市面在售的60家企业生产的60个批次的车载卫星导航仪,检测内容涉及性能、功能、安全、环境适应性和电磁兼容性5个方面。
然而检测结果无法令人满意:经过检测,在全部60个批次样品中,检出33个批次不合格,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55%。其中,振动项目不合格12批次;辐射骚扰场强不合格25批次;电源线电瞬态传导不合格11批次,传导骚扰不合格27批次;静电放电抗扰度不合格4批次。
探因:多种因素可致导航不准
据相关行业专家介绍,汽车导航产品是否“靠谱”主要受到产品自身的硬件、软件和电子地图等综合因素的影响。产品硬件不稳定、电子地图更新不及时、定位精度误差大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导航不准确。
据了解,目前市面在售的正品导航产品可将误差纠正在三到五米之内,精度再高一些的可以达到定位误差不超过半米。但是如果误差过大,就有可能出现主辅路不分、定位跑偏等情况。因此建议车主除购买正品导航产品外,应定期对地图进行升级,以免出现导航偏差。